
蒋亦元 |
||
职业:农业工程学家、农业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 ||
毕业院校:南京金陵大学(现南京农业大学) | 所学专业:电机系 | |
性别:男 | 籍贯:江苏省常州市 | 生日:1928-11-17(天蝎座) |
人物简介
蒋亦元,农业工程学家,教育家,农业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创造性地进行谷物割前脱粒收获机的研究,并率先取得成功,推动了中国谷物收获机的创新和发展。在机械设计相似理论与模型实验方法方面,对传统理论作了重大修改,使相似准则的应用更易推广。对农业工程教育体系的改革作了大量工作,潜心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农业机械专门人才。
人物经历
1946年他考入南京金陵大学理学院电机系。
1949年南京解放后,婉谢了留校任教聘请到东北农学院任教。
1957-1959年被派往苏联进修,师从苏联农机理论权威、荣誉院士列多希聂夫(М.Н.Летошнев)教授。
1974年他同时罹患四种疾病,到鞍山汤岗子疗养院疗养。
1975年末,他从疗养院出来就开始着手“割前脱粒收获新工艺与机器”的探索研究,前后共研制了工作原理与结构各异的四代样机。
1982年他在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割前脱粒收获机械和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的研究。
1990年应苏联布拉戈维申斯克农学院邀请,1993年应泰国农业部农业工程司、亚州理工学院邀请分别做学术报告。
1989-1992年他在3次国际学术会议上被推举担任学科组组长。
1985 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2-1997年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1981-1996年担任农业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农业工程学科组副组长,1985-1995年为机械工业部农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突破了国际公认难题,创造出割前脱粒水稻收获机器系统,取得"国际首创国际先进"的成果、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全国同行最高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创制摘脱同时切割搂集秸秆成条铺的快速水稻(小麦)联收机,解决了国内外不能在脱粒同时收秸秆和落粒损失大的难题,并研制出气吸式割前摘脱禾本科牧草籽联合收获机;指出了相似理论中G.Murphy的π关系式合成理论中的重大缺点"组分方程必须具有相同形式",蒋首次提出并证明可以具有不同型式使预测精度显著提高。获得著名学者们的好评。曾获省科学大会奖3项,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4本(合作),培养博士生6名,博士后3名,硕士14名。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