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民

职业: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毕业院校:福州大学 所学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
性别: 籍贯:福建福州 生日:1947-11-06(天蝎座)

人物简介

林惠民,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语义学及形式化方法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通用进程代数验证工具PAM/VPAM,对这类工具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提出并发计算模型之一π-演算弱互模拟的完备证明系统和唯一不动点归纳法,解决了π-演算的有穷公理化问题。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82年2月在福州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软件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6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获得计算机科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
1986年9月-1987年12月英国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科学基础实验室
1988年1月-1990年3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研究员专
1990年4月-1993年4月英国Sussex大学ResearchFellow
1993年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1994年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博士生导师112室
1999年中国科学院软件所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他长期从事并发理论及形式化方法的研究。他设计并实现的交互式证明系统PAM是世界上第一个通用的进程代数验证工具。与国际同行合作提出、并独立发展了传值并发进程的“符号互模拟”理论;解决了π-演算和时间自动机的有穷公理化问题。这些成果已为国内外同行在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所广泛引用,推动了这些领域的发展。他的工作获得1996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199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在进程代数的验证工具、消息传送进程的语义理论和π-演算的公理化等方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主要贡献包括:1996年林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唯一获奖人)。他学风严谨,勇于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公认,是在国际上有影响的计算机科学家。

主要成就

林惠民研究员长期从事计算机程序,特别是并发程序的形式语义学及形式化方法的研究。他在进程代数的验证工具、消息传送进程的语义理论和π-演算的公理化等方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主要贡献包括:设计并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通用的进程代数验证工具;与英国Hennessy教授合作提出,并独立发展了“符号互模拟”理论,解决了传统并发计算模型对大量实际应用不能有效模拟的问题,为在计算机上对通信并发进程进行推理和验证提供了理论依据;彻底解决了π-演算的有穷公理化问题。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方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生涯人物风云榜

  • 莫言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所学专业:文学系

  • 李彦宏

    职业:计算机专业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所学专业:计算机专业

  • 易中天

    职业:作家,学者,教育家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所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 陈景润

    职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所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 刘强东

    职业:首席执行官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所学专业:社会学

用户登录

×

还没账号? 立即申请 | 忘记密码?

*使用学号(未设置用户名、手机、邮箱)如何登录?

*系统建议浏览器:谷歌、火狐、IE10以上版本